2023年已过半,车市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出现了本世纪前所未有的逐月环比增长的良好态势。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
其中,自主品牌的贡献力度不可谓不大,今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达50%,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了4.2个百分点。不管是比亚迪、奇瑞、吉利还是长安,就连曾经“命悬一线”的长城都开始苦尽甘来。
可是在这一片欢天喜地的涨势里,上汽集团却与大势背离,负增长的销量多少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这个炎炎夏日,上汽酷暑难耐。
输了国内,赢了海外
7月7日,上汽集团的销量姗姗来迟,排面是一点没有。据数据显示,6月上汽集团销量40.6万辆,同比下降16.1%;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约207.2万辆,同比下滑7.28%。
在上汽集团的官微海报上,上汽用“月销环比连涨”作为自我评价。这也许是上汽想对外证明,起码在“逐月环比增长走势”大盘上跟上了脚步。但在半年销量险些跌破200万辆,创近三年来历史新低的情况下,上汽的表现不禁令人为其捏一把汗。
从上汽的产销快报来看,今年1-6月,除了上汽乘用车和上汽大通,其余版块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作为“利润奶牛”的合资版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这三大支柱也都处于负增长状态。
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50.3万辆,同比下滑12.42%;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45.1万辆,同比下滑11.0%;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累计销售52.0万辆,同比下降16.39%。
至于下滑的原因,上汽大众旗下销量主力仍是大众品牌,斯柯达和上汽奥迪的市场表现不是很给力;而上汽通用旗下的别克GL8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凯迪拉克倒稳住了销量,雪佛兰市场表现一直平稳;最后,上汽通用五菱一直主打微型车,由于微型车细分市场整体的颓势,曾经的神车五菱宏光MINIEV的光环不再,销量下滑也是意料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合资版块销量下降,上汽的自主版块倒增长了不少。上汽乘用上半年累计销量41.1万辆,同比增长12.30%;上汽大通上半年累计10.6万辆,同比增长17.74%。
与跑输国内大盘不同,上汽在海外市场倒是高歌猛进,多多少少能得到一些安慰,不至于满盘皆输。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海外累计销量达53.3万辆,同比增长了40%,占据了上半年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其中MG品牌在欧洲市场销量达11.5万辆,同比增长143%,新能源占比超过50%。
谈及对海外市场的规划,2023年上汽集团将力争在海外打造1个“20万辆级”市场及5个“10万辆级”市场。“走出去”固然是好事,但上汽集团目前的形势并非靠“走出去”来跑赢大盘,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才是个大蛋糕。
新能源压力大,高层签下军令状
作为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之一,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作为不少,但成效似乎不是很理想。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挺多,比如智己、飞凡、五菱、ID.家族、别克、荣威等,其车型覆盖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轿车、SUV等车型。
孩子是生了很多,但能打的没有几个。据6月数据显示,上汽集团的新能源6月销量约8.6万辆,环比增长13.1%,同比下滑5.95%;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约37.2万辆,同比下滑5.26%。
被寄于厚望的自主新能源品牌飞凡和智己的成长状况令人担忧,其销量表现并不出色。今年6月,飞凡和智己汽车虽然环比有所增长,但两个品牌加起来不足5000的销量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而合资车型的微型车也无法扛起新能源汽车的大气,撑不起上汽集团的未来。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计划达到350万辆。2022年,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107.3万辆,要想实现目标,按目前来看此任务并不轻松。
有消息称,上海市相关领导在视察上汽集团时,对上汽近年来发展提出了严厉批评,要加快新能源转型。对此,5月底,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等领导的见证下,智己汽车CEO、上汽乘用车总经理、飞凡汽车CEO等当场签下“军令状”。
白纸黑字的军令状一签,上汽集团的里里外外都充满着压力,陈虹表示:“我们要通过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传递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
擎动点评
在自主品牌各车企蒸蒸日上的衬托下,上汽集团的掉队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要把灵魂抓在自己手上的上汽,接下来的命运由谁握着呢?无论是合资版块还是自主版块,上汽集团都得加把劲了,光靠海外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