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汽车热搜榜上一则关于北汽集团的消息吸引了我的目光,确切来说应该是两则。一则是“北汽集团2023年销量超170.8万辆”,另一则是“北汽蓝谷:2023年预亏52亿-57亿元”。
单独来看这两则消息并不新鲜,在这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时代,节节攀登的销量和亏损的赤字财政乃是家常便饭,无需大惊小怪。但这两则毫无特色的消息叠加在一块,主角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这件事就有点看头了。
北汽蓝谷是北汽集团的上市公司,其肩上背负着北汽集团新能源转型的重任,但从去年的业绩来看,这个“希望之子”正深陷泥潭不可自拔,北汽集团新能源转型之路迷雾重重。新的一年,这位皇城之子能否实现龙腾虎跃呢?
l 北汽集团销量增长,北汽蓝谷负债累累
1月15日,北汽集团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据数据显示,北汽集团去年全年销量达到170.8万辆,同比增长了17.6%;并且实现营业收入4803亿元,在京产值2924亿元,实现了量价的“双丰收”。
另一方面,北汽蓝谷同样于1月15日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亿元到-52亿元,而这已经是北汽蓝谷连续亏损的第四年了,亏损都超过了50亿,没什么明显变化。针对此次亏损,北汽蓝谷给出的解释是“规模效应暂未显现,导致产品成本阶段性偏高。”但事实果真如此?
北汽蓝谷旗下有极狐汽车和北京两大品牌,但销量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水花,尤其是极狐汽车。极狐汽车含着“金汤匙”出生,背靠北汽集团,还有华为HI合作模式的加持,但销量一直平平。2022年,极狐全年销量仅为1.19万辆,虽然2023年销量有所回升,达到30016辆,同比增长了138%,但和新势力“理小蔚”们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极狐似乎和高销量“绝缘”。而北汽蓝谷旗下的另一个品牌北京,其2023年的销量也不过才6.22万辆,因此北汽新能源销量一共也才9.2万辆,同比增长了84%。虽说进步是好事,但想想隔壁比亚迪年销301万辆的数据……同志还需努力。
回过头来看北汽集团的具体销量,其2023年自主乘用车销量仅有19万辆,虽然同比增长了69.1%,但是北汽集团自主品牌根基薄弱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北汽集团和上汽、一汽的通病就是太过依赖合资品牌这头“利润奶牛”,这也是当时燃油车时代留下的后遗症,无可厚非。
但自进入新能源时代以来,自主品牌已然弯道超车,再把“命脉”交到合资手里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北汽集团现在的“利润奶牛”基本上就剩下奔驰,北京现代近年来已经在中国市场逐渐被边缘化了。2022年,北京奔驰为北京汽车贡献了814.74亿元,占总收入的97.36%。
因此,这头北京奔驰在给北汽赚钱,那头北汽蓝谷却在持续亏损,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亟需支棱起来,成为另一张“王牌”,而不是沦为一个“拖油瓶”。
l 北汽集团的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在这个新能源战争格外激烈的大背景下,北汽集团的新能源转型之战迫在眉睫。而北汽蓝谷旗下的极狐汽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张牌,北汽也意识到这点并不断开启自主“自救”运动,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
第一个关键词是“场景化”。极狐考拉的出现就是场景化的代名词,极狐考拉开辟了“智能亲子车”的新品类,专注于母婴这个细分市场,以健康、安全和便利为核心,给极狐销量注入了新鲜血液。另外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5也重新定义了新一代的家庭用车。
第二个关键词是“合作”,阿尔法S先行版就是最好的例证。今年8月,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在与华为现有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将与华为开展智选合作,首款车型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另外,在补能方面北汽也与宁德时代进一步合作,极狐阿尔法T5已经搭载了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60公里。
第三个关键词是“完善产品矩阵”。在产品创新方面,北汽三年间自主品牌在售车型全部完成更新换代,2026年有6款全新品类、5款重磅换代以及26款年度改款,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的购车选择。
除此之外,北汽还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番努力,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七个重点技术领域,逐步推进关键技术自主掌控,力图在这个智能化泛滥的时代杀出一条血路。
虽然北汽集团在自主品牌板块薄弱,但也一直在朝着“自救”之路不断努力,这是难能可贵的。
l 擎动点评
可以预见的是,起步早,起点高的北汽集团前路并非坦途。但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北汽集团历经多少风云飘摇之际,现如今还能实现销量与营业额的“双丰收”,能力自然是有的。只是,确实应该让旗下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长起来,靠山山会倒,靠自己才能保证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