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就不被人看好的2020年中国车市更让人揪心。
即便这样,中国的汽车企业依然做出了令人敬佩的举动,数十家汽车企业,包括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纷纷推出了捐款捐物的举措,与中国人民一起抗击疫情。
然而,在履行过企业社会责任之后,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何时恢复生产?如何恢复生产?
生产线远比办公室更棘手
暂且不论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市的汽车工厂,中国其他地区的汽车公司复产时间也并不明确。
根据目前的公开消息,包括大众汽车(总部位于北京)等外资汽车公司已经要求公司文职人员暂定2月17日返回办公室,在此之前员工需在家办公。
疫情面前,公司的盈利情况显然要为员工的健康让路,然而公司还要为客户负责,及时向客户交付他们需要的车辆也是一家汽车公司应履行的义务。
如果加上两个合资企业,大众在中国拥有超过十万名员工,相比文职人员,数个城市的大众工厂的一线员工可达数万人,如何保护好这些一线员工开工后的健康安全,成为摆在包括大众在内的众多外资品牌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根据2月6日《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汽车制造行业属于“积极稳妥复工复产的企业”,为“分类推动复工复产”的最后一个梯队。
《通知》中规定的复工复产条件中有重要一条:企业要准备必需的红外体温探测仪、消毒水、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落实隔离场所。
在举国上下都缺少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一个拥有万名员工的工厂,人均一个口罩?况且全国的汽车工厂数量高达上百家。
包括丰田、本田等汽车企业,已经将原定的在华工厂复工日期推迟到2月17日。
复工以后的零部件供应缺口
即便我们假设汽车公司都能解决工厂员工的防护措施,那么它们就依旧可以顺利生产了吗?
武汉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镇,围绕着东风集团,武汉聚集了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雷诺、上汽通用五大整车企业的工厂。
汽车企业扎堆的地方往往也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的地方,据《第一财经》报道,武汉汇集了世界知名的法雷奥、德尔福、霍尼韦尔、伟世通等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500家,产品多样,涵盖电子、车身、底盘、变速箱、内饰、玻璃等。
这些零部件公司的复产时间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它们在春节放假期间以及疫情爆发后的生产缺口可以想象。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家名叫“汇大机械制造(湖州)有限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湖州市贸促会领取了全国首份“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这家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是法国标致集团非洲工厂。按照合同,近期汇大湖州每周需向对方交付10000套产品。但是由于肺炎疫情影响,浙江省各类企业复工日期延后至2月10日,停工已超过1周时间,这让汇大湖州无法按时向境外客户交付产品。
2011年,日本东海岸发生8.9级强烈地震,虽没有重要汽车企业在地震灾区设有工厂,但震区供应全世界汽车工厂的汽车零部件工厂严重受损,仅丰田一家公司当年上半年的全球产量就同比下跌了22.5%。。
减产的巨大经济损失
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没有一个产业同中国相联的程度像汽车产业这样密切。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费尔(Ferdinand Dudenhöffer)教授在”新冠状病毒对德国汽车产业造成经济损失估测”一文中呼吁对此次病疫带来的巨大经济影响必须有所考虑。
他写道:“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不同,德国汽车生产巨头如宝马、奔驰或者大众,都没有直接在湖北省设厂,不过,在汽车配件供应链方面即将遭受的挫折,应该相差无几。”
杜登霍费尔认为,从汽车的生产量来看, 2019年,德国海内外一共制造了1590万辆小轿车,其中三分之一,也就是520万辆在中国销售。他说,他使用的算法还是相对保守的。再从汽车的销售额来看,德国汽车产业每年的销售总额为4300亿欧元,其中1500亿欧元在中国实现,约占35%。这里德国生产的进口车辆还未考虑进去,因此,这个数字也是相当保守的。
换言之,如果以中国每年251天的工作日计算,德国汽车产业每天在中国的营业额为6亿欧元,盈利为6000万欧元。现在,因为冠状病毒疫情工厂延缓开工,可以推算出在不开工的情况下,每日不是盈利6000万欧元,而是每日损失7200万欧元。这个相当保守算法得出的数字告诉人们,新冠病毒会在经济上产生多么大的危害。
不过,央行副行长潘功胜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会迅速企稳,随着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会有一个释放。中国经济会出现补偿性恢复。
现在是想开工首先得有口罩,必须做到自我防护和他人防护。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一切都恢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