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MPV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消费升级和三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家庭都有了购置一台家用MPV的打算,再加上我国原本基数就较大的商用MPV市场需求,一时间,各大车企的MPV车型几乎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今年刚刚上市的起亚嘉华、丰田赛那等车型,甚至还出现了加价排队提车的情况,中国的MPV市场环境,已经到了有些病态的地步,中国人买MPV就这么难吗?

嘉华、赛那为何一车难求?

相信最近去挑选过MPV车型的朋友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不管是丰田赛那还是起亚嘉华,经销商的门店要么没有现车需要排队,要么就需要人们加价购车,提车时间也并不是很快。这两款车型几乎成了供不应求的代名词。很多言论都说这是厂家和经销商的饥饿营销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这两款车型的供不应求,一方面是因为有不少消费者的确在争相购买,而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际芯片供应趋势的整体紧张,各大车企都纷纷降低了产品的产量预期,丰田汽车每个月的全球产量缩量甚至都以六位数计算,在产能不足、市场购买热情较高的双重影响下,热门车型的供不应求就成了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加价行为,真的是智商税吗?

丰田赛那、起亚嘉华等车型的原始定价和加价价格之和,其实已经达到了不少中级别豪华车的水平,同样的价格,人们甚至可以买到更加高端的车型。因此,针对这个现象,也有不少言论称加价行为是“智商税”,是厂家和经销商在“割韭菜”。但,如此直接的定论似乎也经不起推敲,毕竟按照常识来看,越有钱的人,在花销方面的计划就越精细和理智,不划算的事情是万万不会做的。
这里就要说到MPV市场上那些定位较为高端的车型了。首先来看最为顶级的车型——奔驰V级、雷克萨斯LM系列、丰田埃尔法/威尔法系列、别克GL8艾维亚系列等。这些车型的定价大大超过了赛那、嘉华等车型的加价价格,两种购车群体几乎没有交叉,属于各买各的,双方不会产生实质性的竞争。
而定位更低一点的GL8普通版、本田奥德赛/艾力绅系列等车型,在定位上比赛那、嘉华等车型都低一个级别,虽然定价更便宜,却无法提供类似赛那、嘉华那样的车辆功能和用车体验,适应性并不算优秀。而准备购买赛那、嘉华等车型的消费者,一般都看中了它们的整体实用性,因此这些定位更低一些的MPV也无法直接参与到竞争当中。
最后是一些自主品牌MPV和冷门的进口MPV(诸如克莱斯勒大捷龙等),这些车型不论定价还是定位,看起来都比较务实和亲民,但是这些车型不是可靠性存疑、燃油经济性不好,就是在舒适性和面子上有些说不过去,最后兜兜转转看来看去,仍然是不同预算的消费者能买到的车型只有固定的几款,大家的可选择余地都不算大。

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厂家们对消费者的购车心里有足够丰富的研究。虽然这些车型定价较贵,但它们也凭借着几乎无法取代的车型定位,让消费者们在市场上找不到类似的替代品,一车难求自然见怪不怪了,而供应有限需求很大,经销商和厂家们又怎么可能不去加价赚钱呢?

擎动点评

中国国内的MPV热,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一种较为鸡肋的供需关系在作怪。在任何一个成熟的细分领域当中,消费者们都能在一定预算范围内拥有丰富的购车选择,而目前中国的MPV市场仍然存在“车型不丰富”、“产品竞争力不重合”等问题。或许等再过几年,中国的MPV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的需求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参与其中,届时,大家的购车选择多了,市场的整体价格也就会合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