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四月初,汽车降价之风渐止,华为造车之风又起,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何时起,华为是否造车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故事的主人公也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上历史的舞台。
日光之下无新事,3月31日,华为就汽车业务再次发出董事会决策公告,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五年。
早在2020年,任正非就已签署为期三年的不造车公告,三年之约已到,任正非续约的同时着重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同日,在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市面上“华为汽车”说法进行回应,称是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滥用华为品牌,目前正在查处过程中。
徐直军就差指名道姓某些个人是谁了,一心想造车的余承东一腔委屈愤怒失落之情无人可说,于是在大会结束之后,一个署名“余承东”的用户在关于重申华为不造车的公告下留言:“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造车派”和“不造车派”的争论不休好像已有答案,余承东的“造车梦”似乎碎了一地,触目惊心的三个惊叹号是余承东最后的倔强,却也不得不连夜下令拆除问界门店所有与华为相关的宣传物料。
世间处处是围城,造车好比围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华为任正非选择城外的世界。
造车还是不造车无对错,只不过时代确实变了。
余承东想造车,婆说婆有理
关于“华为造车与否”,华为内部分两派,一派以任正非为首不造车,一派以余承东为首造车,但余承东寡不敌众。作为旁观者,擎动认为两派均无对错,无非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余承东一直拥有“造车梦”,即使华为内部支持造车仅其一票。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一块蛋糕,且未来新能源车前途无量,所有企业都挤破脑袋想挣得一块蛋糕,即使头破血流也无所畏惧,余承东也不例外。
关于造车,为汽车业务摇旗呐喊的余承东理由充分,汽车前景远大是其一。对“余大嘴”而言,造车,既是为华为消费业务寻找一条新路,也是再次证明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这是其二。
其三,华为本身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这点从华为的智选模式就能看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车型上,已有很多技术加持,在电动车诸多领域中,华为都有自己的沉淀和表现。
最后,智选模式虽说成功,但哪个车企不想把“灵魂”握在自己手中?除了不想“出卖灵魂”的上汽,翅膀硬了的广汽埃安也一脚将华为踹开。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埃安AH8项目调整为埃安自主开发,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在新能源时代,哪家中高端品牌依赖于第三方技术?谁能保证“过河拆桥”之事不会再发?
但造车与否,不是余承东说了算,最终的拍案者是任正非,任正非说不行,余承东一肚子的委屈和不甘,只得悉数咽下。
华为的战略方向一旦确定,就不许有第二个声音出现。
任正非不造车,公说公有理
任正非三申五令明确不造车,而是帮助企业造好车,不是没有考量。造车烧钱毋庸置疑,这在之前擎动的《马太效益:赢家通吃》一文具体说过,这里不过多赘述。
造车是个无底洞,200亿的钱砸进去也不见得能听个回响,造车不是造手机,不是有钱就能玩的游戏。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群魔乱舞,各种品牌层出不穷,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们“卖一辆亏一辆”的魔咒到现在仍没打破。
有钱玩不起,更何况受美国制裁后失去终端这一利润的华为,实在没有多余的钱造车。2022年,华为总营收6369亿元,比巅峰时少了2000多亿元,净利率大跌68.7%,只有365亿,账上现金流只有1763亿。而且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过103亿元,却仅有20.77亿元的营收,在总营收占比仅有0.3%。
支出与收入严重失衡,相比起自己大动干戈地造车,不仅耗时耗钱耗力,还得冒着亿万个风险,赌不起。帮企业造好车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既能避开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又能把眼前的钱装进口袋,何乐而不为?
再者,智选模式下和赛力斯合作开发的ATIO问界车型的销量并不乐观,扶不起的问界打消了华为的“造车心思”。问界算是华为全面操刀的一款车型,进入2023年,问界的销量颓势尽显。1月,问界交付量4475辆,环比下降55.9%;2月销量为3505 辆,再次环比下滑21.68%。
价格战固然是问界销量下滑的一个因素,但其自身暴露出的问题也足够让华为高层意识到,在造车领域,华为还是个小萌新,一不小心便会有夭折的风险,明哲保身。
对任正非而言,比起雾气重重的造车之道,守住赖以生存的家业才是重中之重。
擎动点评
华为造车与否实属老调重弹,毫无新鲜感可言,归根结底也是华为家事,是福是祸于我等吃瓜群众而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