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连撞11车
再陷“刹车门”

特斯拉的任何风吹草动几乎都会成为热搜,就像流量明星一个平常的动作也因引来广泛讨论一样,树大招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特斯拉最近的新闻比较“重磅”,11月25日,成都一台特斯拉在马路上连撞11车,造成3人受轻伤,而近日车主发声表示车失控了。

特斯拉又被扣上“刹车失灵”的帽子?-擎动 - 玩转“汽车+”!

这使得特斯拉再次陷入“刹车门”旋涡,因为事故发生时,多段行车记录仪都记录下该车刹车灯亮起的画面。目前此次事故的真因,专业鉴定机构还在调查中,但在互联网上,针对发布的视频,网友们声音主要已经分为以下两种:特斯拉刹车失灵;车主误踩油门。

对于媒体和网友的部分疑问,特斯拉已做出回应。比如视频中车辆突然加速的问题,通过核查后台数据发现视频中这次碰撞发生时,肇事车辆加速踏板被100%深度踩下,车速由54km/h升高至碰撞时的132km/h;而为何刹车灯亮起,特斯拉解释视频首次碰撞后车辆的“多碰撞制动”功能即被触发,而视频中刹车灯亮起的碰撞并非首次碰撞。与此同时,结合后台数据和车辆受损状态分析,首次碰撞已造成制动系统管路受损,车辆无法正常制动,且视频中这次碰撞后的2秒内驾驶员未踩制动踏板。

特斯拉又被扣上“刹车失灵”的帽子?-擎动 - 玩转“汽车+”!

尽管上述分析并不能确定最终事故的全貌,但起码不能一股脑认为是特斯拉制动系统出现问题。其实“特斯拉刹车失灵”的话题已经出现很多次,2020年至今就已经发生多起与刹车失灵相关的特斯拉事故,但大部分的结局是,权威鉴定机构认定特斯拉制动没问题,特斯拉多个名誉维权案胜诉。

再度聚焦“单踏板模式”

虽然事故车主声称自己没有开启“单踏板模式”,但网友依旧对“单踏板模式”议论纷纷,这也是一直以来车圈争议的焦点,甚至有人认为刹车失灵的罪魁祸首是这个“单踏板模式”。

“单踏板模式”,也就是特斯拉的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在松开油门踏板的时候,进入最高比例的能量回收,并且会产生与刹车相似的减速效果。这个模式的出现,既回收动能,又提升续航,所以这也成为特斯拉强推的模式。确实,这种踩油门加速松油门减速的模式,能在很多场景中提供便利,尤其在拥堵道路走走停停或是停车场寻找车位的时候。

特斯拉又被扣上“刹车失灵”的帽子?-擎动 - 玩转“汽车+”!

反对的声音则主要针对该设计违背人类底层驾驶习惯。如果长期适应“单踏板模式”,遇到紧急情况会忘记踩刹车或者错把油门当刹车踩。而且这种不踩刹车就能减速功能,依靠动能回收系统工作情况下自行判断是否有必要点亮刹车灯,也就是说高速行驶情况下,松开油门减速,后车是无法得知该讯息的。

所以这种比较明显的利弊,就会带来尖锐的观点。不过“单踏板模式”目前在特斯拉车上只是一种可选的模式,这样一来,将刹车失灵归结于此的观点,或许也显得有些偏激。

特斯拉又被扣上“刹车失灵”的帽子?-擎动 - 玩转“汽车+”!

特斯拉制动系统不该遭人诟病

特斯拉本身的制动系统是很优秀的,刹车助力泵结构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可以保证刹车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刹车助力泵连接了刹车踏板和刹车总泵的液压缸,踩下刹车时,会向其施加一个往里推的力,通过助力泵放大,传递给刹车总泵的液压缸,液压缸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注射器类似结构,感受到刹车力,会加刹车油沿着金属刹车油管泵到刹车卡钳上,进而实现制动。

特斯拉又被扣上“刹车失灵”的帽子?-擎动 - 玩转“汽车+”!

而特斯拉还有机械连接的二套制动系统,它是刹车助力泵的备用系统,可在电机失效或故障时自动切换。

每天各地都会发生很多起交通事故,但就像开头所说的,特斯拉在我国品牌影响力很大,越是大品牌,越容易在出事儿时候引起大批围观和讨论。但即便是站在风口浪尖,也丝毫不影响它的卓越和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尤其是Model Y,多次获得纯电动月销榜冠军。

特斯拉又被扣上“刹车失灵”的帽子?-擎动 - 玩转“汽车+”!

目前,国内多家汽车品牌都在以下调官方售价应对内卷的市场和年底的竞争压力,特斯拉反而在一个月之内连续四次宣布涨价。这一反常态的动作让网友倍感疑惑,而业内人士分析是为以后的价格下调储备空间,也有市场分析认为与明年车辆购置税即将调整有关。

特斯拉Model Y成为2023年上半年全球最畅销的汽车,在国内也没有与之相当的竞争对手,尽管小鹏G6,深蓝S7,昊铂HT都与之对标,但在标杆面前,在品牌力面前,更多的手握30万上下的消费者,还是会把钱交到特斯拉手里。

特斯拉又被扣上“刹车失灵”的帽子?-擎动 - 玩转“汽车+”!
  • 擎动点评

特斯拉以动力性和自动驾驶技术驰名全球,同时,作为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其他一系列汽车系统也走在行业前列。当然我们不排除汽车本身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更应该关注驾驶员本身,毕竟在发生汽车故障时,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特斯拉成都连撞11车,网络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拒绝无脑跟风。另外,我们除了事故本身,更应关注的是如何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汽车厂商,都有责任提供安全的驾驶环境。而作为消费者,也应该为自己的驾驶行为负责。规范驾驶,才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