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问界M9及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上,发布了一段问界M9遭受重卡和厢式货车前后夹击的测试画面,画面中问界M9的ABCD柱均未发生弯折形变,体现出了车辆车身的刚性和安全性。
对于测试结果,网友议论纷纷,因为发布的视频存在未知数据,比如车速,还有一些对画面细节的异议,比如自卸车被撞移动代表没拉手刹造成泄力等等。其实小编一开始看也既惊喜又疑惑。惊喜点在于被这个场面震撼到了,疑惑点在于有着和网友一样的疑问。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问界M9的车身刚性一定不差,不然明知会被多方质疑并公开打假,何必专门自己做这个测试,还明目张胆的在发布会上播放。另外根据画面内容,前车车斗沙土冒尖,后车车身标志8T自重,方向角度也证明是正面碰撞,从后车驾驶室视角能感觉出具备一定的速度。
其实有一点不难理解,作为发布会的视频,摆噱头无可厚非,毕竟真正的高质量也是需要广而告之做好宣传的,只有吸引到流量哪怕是引起广泛质疑,也有利于前期新车的销量。而对于这种“非国标”的碰撞测试,也应该带着自己的理解去看。毕竟并不像真正测试一样,会公布一些列数据以证明自己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国内主要的汽车碰撞测试机构有两个,分别是C-NCAP和C-IASI,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汽研”和“中保研”。对于他们给出的测试结果才具备官方性和权威性。在发布会上,余承东也展示了C-NCAP五星和中保研3G的成果。官网上并未挂出问界M9的测评信息,大概率是因为上传更新需要时间(C-NCAP最新结果为2023-12-06的小鹏G9)。
尽管根据发布会的介绍,主观上愿意相信问界M9安全性确如期述,但客观上由于缺少数据支撑,还是会下意识对真实的车身刚性保留意见。
首先,发布会上提到,“重型卡车前后夹击”。前车没有明确质量,但从体积上看确实是一辆重卡,但后车车头侧面标记了“8吨”的字样。1988年修订的GB3730.1-88《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和定义车辆类型》中描述,重卡的总质量应大于14吨。而最新版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和定义》(现行标准)中不再对车辆进行分类和分级。但最新版的《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提到,重卡是总质量大于等于12t的载货汽车。所以无论如何,画面中8吨的厢式货车比重卡要轻很多。若后车也选取和前车一样体型的自卸车,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吧。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自卸车被质量相差十余倍且车速非高速的问界M9撞击后,向前移动,手刹应该并没有处于工作状态,而且视频并没有完全展示自卸车被撞后向前移动的距离。这代表着碰撞发生的一瞬间,冲击力会被泄掉一部分。而问界M9车头扎向自卸车车厢尾下面,撞向保险杠也会泄掉一部分冲击力。此外,扎进自卸车车厢下面后,车头被迫下压,通过悬架的弹性和A柱的弧线,与A柱碰撞的点顺势上移,这也会造成冲击力泄力。因而直接冲击A柱的冲击力可能要比想象的小很多。
还有就是,前车的自卸车到底多重?目视车斗里沙土已冒尖,但实际上确实如此吗?全程视频几乎没有1:1的速度,大部分都是慢放,车速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指标,为何不直接给出呢?动能定理只涉及质量和速度,现在这两种数据都有未知,又如何有理有据的使人信服?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都能想到的话,专业的造车公司和余承东会不会在策划这个测试前,也能提前想到这些质疑?如果真是这样,或许问界是手里捏着这些实际数据的,等待竞争对手或者友商的“打假”之时再全盘托出实现“反转”,那可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了。
总而言之,以上都只是一些个人主观想法。其实看到问界M9整个测试感到震撼之时,也感叹汽车行业真的越来有意思,国产品牌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天下。我们网友其实都在等待问界的回应,不是为了看笑话,而是由衷的希望自己的质疑是错的。如果实际真能达到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所有开车坐车的人都应该开心,造中国汽车也属实不忘初心。